#專注力協定 #好書推薦
前些日子我正努力對抗無法專注的低潮期...
為了激勵自己,我在IG上發佈限時動態:「專注力練習:『告訴自己今天我只要完成一件事就好』」。正因為這句話,時報出版社的行銷人員跟我推薦尼爾.艾歐寫的「專注力協定:史丹佛教授教你消除逃避心裡,自然而然變專注」這本書。
我心想這本書可說是來的正是時候啊,我太需要改善我的專注力,排解導致分心的誘因。
#讀書心得 #文末抽書
讀完這本書,讓我可以更有效地去辨別自己分心的來源,所以能夠提前預防分心,盡量達成專注。儘管書中介紹的某些方法我還是沒有勇氣去嘗試,因為總覺得可能不太適合我,很有可能會半途而廢。
例如書中作者尼爾.艾歐分享了時間箱 (timeboxing) 的每週行事曆管理表,他建議要把我們價值觀裡的生活三領域,自己、人際關係和工作,的時間填滿時間箱(每週行事曆),以不留任何空白的形式,這樣我們才不會認為自己有的是時間,而任意調動或取消; 除此之外,他還建議我們要隨時記錄自己想要分心的的那個時刻,用來抑制衝動衝浪(surfing the urge),也就是當你想要分心的時候,先將感受記錄在表格裡,當你填寫完時間也過了,那個想要分心的衝動也會隨之散退。
我同意筆者建議以週為單位的定製時間行程表,但我不太同意把時間箱「完全塞滿」。原因是人性總是貪婪的,根據我過往定製時間表的習慣,我總是會過於理想化的設定高目標,一方面是理想中的我期許自己要完成許多事,但實際的狀況是,我們總是忽略人性,忘記人也是需要休息、放空跟玩樂。
雖然筆者強調要「妥善」的將三個生活領域都編入時間箱(即有工作、玩樂&休閒時間),並且可以每週進行檢討修正,但我還是會擔心自己因為每次時間箱的達成率偏低,導致荒廢。
雖然我沒有採用時間箱的管理模式,不過讀完這本書卻讓我更有意識地去規劃生活中三個領域的時間。
當我在應該工作的時候,儘管內心突然有想要滑手機或瀏覽網頁的衝動,起碼我可以告訴自己現在正是「衝動衝浪」的時刻,如果我想要在時間內完成工作,朝自己願景中的生活邁進,我就不可以分心。
除此之外,我發覺自己在跟朋友與家人相處時更能夠專心的陪伴。以前的自己常常會受到外在誘因,跳出的訊息通知或者手癢的下意識跑去滑社群,但老實說,這些事情真的不用在那個時候做,我們之所以會去做是因為對現實生活的社交當下感到無聊、想要排除社交的不適感。
然而,當你換個角度想,平常我們能夠跟手機相處的時間對比跟真實世界的朋友家人的相處時間有多少?每個專屬的時間,都應該要獲得完整的尊重,分心不僅讓我無法充分享受到當下的時光,還會影響他人的感受,也因為有了這樣自我覺察,我可以更專注地享受社交生活帶來的樂趣。
如果你也有分心的困擾,甚至因為無法專注而感到自我譴責,這本書真心推薦!裡面將分心及專注清楚的歸類成引力、分心、外在誘因跟內在誘因,並給出各種解決方案,除此之外,筆者還擅用心理學理論及各種實際案例來頗析人之所以會分心的行為,看完後會有種突破盲點的感覺,因為對自己的行為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所知道怎麼去控制。
你對這本書有興趣嗎?免費的抽書活動就在我的IG @baiyu_insight 專注力協定好書推薦貼文裡。
#抽書
https://www.instagram.com/p/CJ-5H-NHwfE/?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抽書活動辦法:
獎品:『專注力協定:史丹佛教授教你消除逃避心理,自然而然變專注』實體書x1
活動日程:
參加期間:1/13 (三)~1/20 (三)
得獎公布日:1/21 (四)